Prototype Mystery

Prototype Mystery

目錄

什麼是 Prototype?

從英翻中的字義上來看,通常會理解為「原型」、「雛型」。 不過在科技軟體領域,通常不會用中文來表達,一般都會說 Prototype,因為用「英文」才不會失去它的真實含義。

Prototype 它是產品的初步樣貌,至於產品的初步樣貌每個人、團隊有不同的定義,這應該在 Product RoadMap 階段就要定義好。

為什麼需要 Prototype?

  • 驗證產品未來的可行性
  • 開發成本低,對新創團隊來說可以省下很多資源
  • 產品有初步的 Prototype 才可以向世人、市場去 Demo,得到真實的回饋

模擬 Scenario

PM 一定要會 Prototype 這項技能,因為當你遇到產品的這些狀況:

  1. 開發新產品
  2. 現有產品有新的需求進來

單純把邏輯寫成文件(PRD),可能還是會漏掉一些細節,也會有一些誤差存在。

Visualization

PM 在說明需求時,團隊如果還沒有建立一個具體共識那每個人就會想到不同的服務和功能。

一顆圓形的水果

你會想到什麼?蘋果?橘子?柳丁?龍眼 …

如果 PM 會 Prototype 這項技能,那就能夠透過Prototype 和大家做一個視覺化溝通,這樣就可以確保:

  1. 設計和開發團隊後續能開發出產品所需要的樣貌、功能
  2. 你爽、我爽、大家都爽,最怕沒有共識往錯誤的方向開發,最後大家還要重做 (自建Meteo Fall Development(隕石式開發)?)
  3. 團隊能夠開發出產品,且符合市場使用者的期待

High & Low Fidelity Prototype

Prototype 可分為 High & Low fidelity :

  1. Low Fidelity Prototype(低擬真)
  2. High Fidelity Prototype(高擬真)

-Low Fidelity Prototype(低擬真)

開發產品的樣貌、雛形之前,一開始會先從低擬真去開發,原因:

  • 省時
  • 省錢
  • 讓團隊每個人快速進入狀況,我把它定義為 Product Zone(產品境界),可理解成一種 Flow(心流) 藉以理解產品的設計、要解決的真實問題。

-High Fidelity Prototype(高擬真)

至於高擬真通常比較少用,因為這種方式的缺點:

  • 耗時
  • 耗工(做高擬真不如直接進入開發)

什麼情況會用到高擬真呢?以下是我個人的經驗和見解:

  • 安全性及金流相關服務
  • 團隊的產品涉及到硬體開發,需要 ID(工業設計),因為成本高方向錯就難回頭了

Usability Testing(易用性測試)

其實這個 Block 範疇很大、很廣,日後有機會再和大家做細部分享,但 Prototype 可以做初步的 Usability Testing。

-Definition

簡單理解一下 Usability Testing 的定義吧。

Usability Testing 是透過使用者的真實體驗來評估產品是否滿足用戶需求的方法,它反應真實用戶的使用經驗。 它可以幫助產品(服務)更加貼近用戶的習慣,產品做出來,可以用但不代表貼近用戶的真實需求,所以才需要做 Usability Testing。

-閉上眼睛想像一下

試想一下,當團隊耗時了一個月完成開發高鐵訂票軟體系統,結果就在上線那天整個炸掉不能訂票,這時是不是完蛋了?所以產品在 Testing & Deployment 之前,若有 Prototype 就可以提前預見產品會遇到的問題、產品用起來的爽度等。

以上種種細節,透過 Prototype 和團隊討論,就是一個簡單的Usability Testing(易用性測試)。

-最後的最後

最後,關於 Prototype 的相關工具有百百種,這裡就不紀錄和分享了,PM 在Prototype 出來之前,一定是比團隊任何人還要早進入 Product Zone,如果有產品的初步樣貌,那麼工具只是一種實踐的手段罷了。

Ref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